只要研究足够规范,小样本也能发高质量文章! 大家平时在研究中是不是常因样本量不足而担心结果的说服力?事实上,样本量虽为临床研究中的重要考量,但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仅以41例小样本就得出了有效的统计学结果,充分证明了发文关键在于研究的新颖性、分析的精准性以及撰写的规范性,这些才是决定文章质量的关键因素。
由于作者对变量值没搞清楚,分析就出错了,导致结果结论全错,好不容易发表的Lancet子刊被撤回了。 2023年4月13日,Lancet(柳叶刀)子刊Lancet Public Health(医学一区,IF=25.4)
最小重要变化(MIC)和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都可用于临床试验,简单来说,MIC就像是调整音量直到你刚好能清晰听到音乐的那一刻;而MCID就像是比较两个耳机,其中一个让你明显感到音质更好。 但很多临床研究的结果只足够你听到声音,它们只具备统计学意义,但不具备临床意义。 最近我们以为中国学者报道
我又是佩服又是酸! 我佩服的是它们用13年前的中国营养数据库发表了Lancet子刊,酸的是,这个主题俺的学生也在投,投的杂志级别低,还没有中。 2024年8月2日,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医
小样本RCT研究发JAMA子刊,也没有什么稀奇事情,但今天这篇文章有点意思,设置了多个结局指标,几乎全是阴性结果! 今天分享的这篇重复测量的文章比较有意思,仅用38人小样本发了JAMA子刊!想要完成一项临床试验研究本身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其数据和结果也非常容易受到干扰! 2024年8月5
同一组临床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照样能发JAMA子刊! 要说最具性价比的研究,还得是临床试验二次挖掘!我们平常在挖掘公共数据库的时候,通常是“有什么用什么”,还得担心数据的“水土不服”。但临床数据的二次分析则完全没有这种困扰,不仅研究数据更贴近,研究结果也非常可靠。 2024年6月26日,中国香港大学
经常有学员问我:郑老师,重复测量分析资料该怎么分析?我该怎么区分主效应和单独效应?如果交互作用存在,又该怎么明确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我将在本周末开启“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的课程“,会详细介绍单独效应,主效应,交互效应这几个很重要但非常容易误解的概念。
太厉害了,国内学者以第一作者单位一天内连发两篇Lancet! 2024年8月24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郝秋奎团队(重庆医科大学为第一单位)在顶刊《Lancet》(医学一区top,IF=98.4)
如何界定影响因素和因果因素? 前段时间北大学子葛枭语对温忠麟教授等人围绕“影响关系”这一概念展开的学术争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24年6月11日,知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中科院一区top,IF=11.1)发表了一篇题为:“Promotional language and the adoption of innovative ideas in science ”的研究论文,旨在通过语义分析,考察创新理念
Zstats交流群
联系助教
请输入助教告诉您的积分券
如果不填写积分券,将直接使用当前余额支付
请稍候,正在为您生成支付订单
请使用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二维码获取失败
支付二维码获取失败,请点击重新获取
请稍候,正在为您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积分券兑换,然后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当前余额完成支付
您的订单已支付完成,页面将在 秒后自动关闭
支付过程中出现错误,请重新选择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