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阴性结果不容易发表,更不要说中医药研究、最后还是发表在临床顶级刊物。 但,我们看到了一篇中医药临床试验的文章,它就做到了!于是今天和各位分享下。 2024年7月2日,
2024年7月23日,顶级期刊BMJ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昕团队的一项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实效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题为:“ Learning implement
老郑常说我说中医药人尤其是顶级学者,要更加正面直视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疗效。在当前很多常规西药有效的的情况下,要敢于硬碰硬,和西药比较,和其它临床上有效的措施比,少和安慰剂比,少吹嘘不够铁的证据。
最小重要变化(MIC)和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都可用于临床试验,简单来说,MIC就像是调整音量直到你刚好能清晰听到音乐的那一刻;而MCID就像是比较两个耳机,其中一个让你明显感到音质更好。 但很多临床研究的结果只足够你听到声音,它们只具备统计学意义,但不具备临床意义。 最近我们以为中国学者报道
小样本RCT研究发JAMA子刊,也没有什么稀奇事情,但今天这篇文章有点意思,设置了多个结局指标,几乎全是阴性结果! 今天分享的这篇重复测量的文章比较有意思,仅用38人小样本发了JAMA子刊!想要完成一项临床试验研究本身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其数据和结果也非常容易受到干扰! 2024年8月5
同一组临床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照样能发JAMA子刊! 要说最具性价比的研究,还得是临床试验二次挖掘!我们平常在挖掘公共数据库的时候,通常是“有什么用什么”,还得担心数据的“水土不服”。但临床数据的二次分析则完全没有这种困扰,不仅研究数据更贴近,研究结果也非常可靠。 2024年6月26日,中国香港大学
随机对照试验与观察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公认为是确定因果关联的金标准,是确定医疗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重要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之一。但当研究不适合开展RCT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选择通
浙大临床学者最近很给力!今年报道了不少顶刊研究成果。 2025年8月19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者在医学顶刊《BMJ》(医学一区top,IF=42.7)杂志在线发表两篇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成果,一起
之前我们对我国学者的一篇发表在顶级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医学一区top,IF=19.6)的一篇中医药临床试验文章进行了解读,同时对其统计学方法展开论述!
这个世界是怎么了?它不仅敢投,还投中了顶刊。。。。。。 2025年8月12日,日本学者在医学顶级期刊BMJ(医学一区top,IF=42.7)上发表了一项实效性整群随
Zstats交流群
联系助教
请输入助教告诉您的积分券
如果不填写积分券,将直接使用当前余额支付
请稍候,正在为您生成支付订单
请使用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二维码获取失败
支付二维码获取失败,请点击重新获取
请稍候,正在为您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积分券兑换,然后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当前余额完成支付
您的订单已支付完成,页面将在 秒后自动关闭
支付过程中出现错误,请重新选择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