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4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存志教授团队,在医学顶级期刊JAMA子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医学一区top,IF=22.5)上发表了题为
和团队成员一起,老郑我和同事陈老师一起团队们,搞了一个R语言包,用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的分析。
今天这篇文章很有意思,是对学者展开的研究,结果发现首篇论文发表10年后,半数学者退出学术界,不再从事科学研究,这”退圈“比例不可思议呀! 这篇研究论文发表在期刊Higher Education
近期,厦门大学的学者在期刊《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医学一区top,IF=8.5)
最新的研究发现,最近几年流行的减肥药—司美格鲁肽,不仅能减肥,能预防自杀、能减少癌症发生、能预防成瘾性障碍,最近文章还显示,它还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2024年10月24日,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Rong Xu教授团队在期刊
我们今天介绍的亚组分析,不仅仅是普通的亚组分析的概念了! 我们称之为处理效应的异质性(HTE),它是指同一干预或治疗在不同患者中可能产生的反应差异。
最近,老郑看了很多文献,发现现在预测模型的文章,大多数都在用机器学习来建模和验证了,并且,可以看出,文章的题目已经不再强调“列线图”,现在文章多强调“SHAP”法。 举几个例子。
今天给分享一篇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研究团队使用一个免注册、免费下载的公共数据库—五大洲癌症发病率数据库(CI5Plus),简单分析拿下JAMA! 2024年10月21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朱彩蓉教授领衔,在医学顶刊JAMA子刊
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甲状腺癌病例的80%以上。虽然随着体检的普及,PTC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但少数患者会出现远处转移(DM),总体预后显著恶化,10年生存率也从90%下降至40%。 因此,找到一种有效的 DM 风险早期预测方法,对于制定个体化诊疗计划和改善预后
在研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发现打开了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的大门。 但是统计学显著性并不能说明这些发现是否有力、有用或具有临床重要性。为了超越统计显著性,研究者需要在他们工作的分析阶段评估效应量大小。 效应量 (Effect Size) 是一种衡量统计分析中不同组别间差异大小的指标,能够帮助理解变量之
Zstats交流群
联系助教
请输入助教告诉您的积分券
如果不填写积分券,将直接使用当前余额支付
请稍候,正在为您生成支付订单
请使用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二维码获取失败
支付二维码获取失败,请点击重新获取
请稍候,正在为您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积分券兑换,然后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当前余额完成支付
您的订单已支付完成,页面将在 秒后自动关闭
支付过程中出现错误,请重新选择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