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法已经发表了好几篇高分文章,今天这又是一篇机器学习的高端玩法!中国学者使用MIMIC-IV数据库以及自有队列数据,建立了9个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和评估最佳预测模型,直接拿下Cell子刊! 2024年6月27日,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学者用MIMIC-IV 数据库和自
机器学习+公共数据库简直是天作之合!使用机器学习法自动化预测出疾病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患病风险,不仅精确,创新性也直接拉满!今天分享的两篇文章都是使用了近期较为火热的“森林之神”—Boruta算法,中国学者分别使用NHANES和MIMIC—IV配合分析,拿下两篇SCI高分文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简单看
新发房颤(NOAF)是心脏手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总体发病率为31%至74%。先前的研究发现,NOAF的发生可能会增加患者的中风、心力衰竭(HF)以及死亡风险。 近年来,机器学习(ML)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构建患者的生存和预后预测模型方面取得了不少成
脑出血(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 先前已有研究表明,血清葡萄糖钾比(GPR)与脑出血术后临床结果相关,但研究存在样本量小且没有包括长期的临
心房颤动 (AF) 是成人中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但据报道,临床上约三分之一患者发作房颤时无明显自觉不适,即无症状房颤。这也导致许多患者因未能及时就医,延误了病情。 2024年12月7日,外国学者用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导致心血管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应激性高血糖比(SHR)作为一种评估患者在急性医疗事件中体内血糖水平变化的指标,与多种重症疾病的不良结局相关。
为什么公共数据库能火起来?我个人的观点是,样本量大、代表性强,发表的文章质量高。因此,越来越多来不及做实验的临床医生开始转战公共数据库。 其中,MIMIC数据库作为重症医学领域的一名大将,为普通医生,特别是重症医学科医生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先前我们已经详细介绍过该数据库,点击链接可了解详情
应激高血糖是危重病患者中常见的现象,其水平与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作为结合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综合指标,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应激状态下的高血糖水平。 因此,
心脏手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仍是重大挑战。大量研究表明,高血糖是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传统血糖指标(如空腹血糖)不能捕捉到血糖水平的动态波动。
重症监护病房(ICU)出院后再入院是临床中常见的现象,可作为患者安全的重要警示。然而,现有预测模型多基于静态指标,忽略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动态变化。 因此,本研究开发了一个全新的机器学习模型——iREAD,用于预测患者ICU出院后48小时内再入院风险,并用公共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增强研究结果的可信
2024年1月,中国学者在《Eur J Epidemiol》(一区,IF=13.6)发表题为:"Vitamin D and human health: evidence from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ies" 的研究论文。
2024年1月,中国学者在《Eur J Epidemiol》(一区,IF=13.6)发表题为:"Vitamin D and human health: evidence from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ies" 的研究论文。
Zstats交流群
联系助教
请输入助教告诉您的积分券
如果不填写积分券,将直接使用当前余额支付
请稍候,正在为您生成支付订单
请使用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二维码获取失败
支付二维码获取失败,请点击重新获取
请稍候,正在为您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积分券兑换,然后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当前余额完成支付
您的订单已支付完成,页面将在 秒后自动关闭
支付过程中出现错误,请重新选择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