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仍是重大挑战。大量研究表明,高血糖是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传统血糖指标(如空腹血糖)不能捕捉到血糖水平的动态波动。
因此,本文研究者探究了评估应激性高血糖的可靠指标——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HR),与心脏手术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关联。
2025年2月15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者用MIMIC-IV 数据库,在期刊《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医学top一区,IF=8.5)发表题为:“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 and machine learning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的研究论文。
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中,较高的术后SHR水平(≥1.40)与住院、30天、90天和360天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研究团队使用重症监护医学信息(MIMIC-IV)数据库,经过纳排,最终纳入了3,848名年龄≥18岁并进行过心脏手术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8岁,女性占比30.6%。
主要结局是30天全因死亡率,次要结局包括住院、90天和360天全因死亡率。
图1 研究对象的筛选流程
主要结果显示,较高的术后SHR水平,与患者住院、30天、90天和360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并且这种关联为非线性。具体而言,与术后SHR水平<1.40(Q1~Q3)的患者相比,术后SHR水平≥1.40(Q4)患者的死亡风险更高。
表1 Logistic回归模型
图2 患者全因死亡率的K-M生存分析曲线
A~D分别为:住院、30天、90天和360天死亡风险
图3 SHR水平与患者全因死亡率的RCS曲线
同时,研究还进一步对上述关联进行了中介分析,结果发现,术后SHR可通过升高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等炎症标志物,间接延长机械通气时间,进而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图3 SHR水平与患者全因死亡率的RCS曲线
同时,研究还进一步对上述关联进行了中介分析,结果发现,术后SHR可通过升高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等炎症标志物,间接延长机械通气时间,进而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综上所述,术后SHR水平可通过加剧炎症反应和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等机制,间接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该指标可作为预测心脏手术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的有效指标。
想用公共数据库发文章,最令人头大的是选题和统计分析方法!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郑老师的一对一统计课程统统帮你解决!SCI文章轻松到手,还不来试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