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统计咨询
“公共数据库与孟德尔随机化”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意见反馈
邮箱:17357190071@163.com
微信:aq566665

发6篇一区SCI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多因素回归P>0.05,这很普遍!

我们开展统计分析,包括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回归时,习惯“先单后多”,也就是先开展单因素分析,再开展多因素分析。 一般情况下,单因素分析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者,会被纳入进来开展多因素回归。

64
2025-07-14

中山大学院士领衔,发表最高影响因子临床试验论文

北京时间2025年2月20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孙颖教授、唐玲珑教授团队在国际肿瘤学顶尖期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IF=503.1)

32
2025-07-14

中国科大学者发表顶刊NEJM,分享临床试验统计分析方法

2025年7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胡伟教授团队在医学顶刊《NEJM》(医学一区top,IF=78.5)在线发表了一篇临床试验研究成果论文,题为:“Early Tirofiban Infusion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for St

20
2025-07-14

IF=23.1!生存分析预测模型,随机生存森林方法比Cox回归更优?

医学一区,IF=23.1的杂志《Blood》刊登了一篇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研究,题为:“Use of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to predict poor survival after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my

137
2025-07-11

北京大学学者发文JAMA正刊!

2025年2月24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团队III期临床试验-GEMSTONE-303研究成果在医学顶刊《JAMA》(医学一区top,IF=63.1)

21
2025-07-11

中科院一区:中国学者建了100个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真卷!

老郑看到一篇文章,机器学习建模建了100个,挺有意思的,是实力?还是内卷?我们一起看看! 这篇文章是中国学者发表在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7.0的杂志《BMC Medicine》

37
2025-07-11

北大学者每组38的小样本临床试验发表JAMA子刊,干得漂亮。

近日,北京大学学者团队在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医学一区top,IF=10.5)发表了一项仅每组约38例患者的2型糖尿病创新药临床试验成果,小样本研究如何征服顶刊?我们一起看看! 这篇文章题为:

35
2025-07-11

观察性研究回归建模只能纳入单因素P<0.05变量吗?

回归分析是观察性研究中很重要的手段,通过模型调整,其目的是探讨多因素情况下,各个因素的独立效应。 那么,困惑诸多分析者的问题是,调整模型,也就是多因素回归分析,只能纳入单因素P<0.05的变量吗? 这个问题其实郑老师很早就回答过了,筛选自变量,最简单的方式、也最常见的方式是“先单因素后多因素法”,

52
2025-07-10

中南大学学者一项调查发现,94%的论文统计方法不准确

在医学观察性研究中,混杂因素调整是确保因果推断准确性的核心步骤。然而,当研究涉及多个风险因素时(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痴呆等),混杂因素的调整方法是否合适往往被忽视! 但是,不恰当的混杂因素调整可能导致效应大小的低估、高估甚至反转。 2025年3月5日,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学者团队在《BMC M

24
2025-07-10

决策曲线对于预测模型,是不可或缺还是可有可无?

决策曲线在临床预测模型分析中并不是必需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一些模型构建的文章中并没有临床决策曲线。 临床决策曲线,也叫做

55
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