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统计咨询
“公共数据库与孟德尔随机化”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意见反馈
邮箱:17357190071@163.com
微信:aq566665

用CHARLS数据库做两个出生队列的差异比较发了SCI二区

Administrator
发布于 2025-09-16 / 5 阅读
0
0

这篇文章巨简单!北大学者以唐山大地震作为暴露指标,仅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评估青春期暴露于地震是否会对晚年认知水平造成影响,结局让人惊讶,让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2024年4月23日,北大学者做了一项出生队列对比分析的研究,在期刊《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医学二区,IF=4.4)发表了题为:“Post-traumatic growth in later-life cognitivefunction? Evidence from the 1976 Great Tangshan Earthquake”的研究论文,旨在采用双重差分 (DID) 方法估计唐山大地震对晚年认知功能的长期影响。探讨青少年期地震对中国晚年认知功能的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青春期暴露于地震会导致晚年认知功能得分更高。对于男性来说,这种影响受到社区环境特征的影响,包括老年津贴计划和基本社区基础设施的状况。

“公共数据库与孟德尔随机化”公众号回复“ 原文”即可获得文献PDF等资料

认知水平下降是造成老年人生活水平下降的重要因素,甚至认知水平下降有可能是老年痴呆的过渡状态。虽然认知水平下降的程度和速度因人而异,但可以确定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遭受的冲击将会对人的健康状态产生的重大影响。

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幼年和成年人接触地震冲击会对晚年认知水平造成影响,但还没有人对青春期经历地震后对晚年认知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文基于CHARLS数据库,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处于青春期的人群进行调查,探讨青春期时暴露于地震对晚年认知情况的影响。同时,研究团队还进行了社会环境是否会减缓地震暴露对晚年认知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果

1.研究设计

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经过纳排,最终纳入 4394 名年龄在 49 至 78 岁之间的参与者,将其分为两个出生队列:

  • 青春期暴露队列(出生于 1952 年至 1966 年之间);

  • 青春期未暴露队列(出生于 1937 年至 1951 年之间)。

大部分自我评价健康状况良好(91.7%和72.7%),且大多已经结婚(87.6%和83.0%)。

  • 相较于未暴露的人群,青春期暴露的人群年龄更小(平均年龄56.3岁),但受教育的年限更高(平均时间7.3年)。

  • 大多青春期暴露地震的人的日常生活活动(ADL)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IADL)未受损。

2.青春期暴露于地震的人群认知水平更高

认知水平采用“电话认知状态访谈(TICS)”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执行功能等方面。

简而言之,认知功能评分的范围从0到31。数值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

研究结果表明,在受地震影响的地区中,青春期暴露的人群的认知水平最高。

双重差分(DID)方法进一步证明,青春期暴露于地震导致晚年认知水平更高。

虽然很难联想两者间的关联,但研究者认为,这一结果符合创伤后成长理论。

注:创伤后成长理论(posttraumatic growth,PTG)认为,在个体经历了创伤事件后,通过积极的应对和适应,可以在心理层面上实现成长,发展出比原先更高的适应水平、心理功能和生命意识。

3.社区环境会加深这种影响,但仅限于男性

社区环境会对青春期暴露地震的晚年认知水平产生积极影响,老年津贴计划(β=3.07;95%CI:1.94-4.19)和基本社区基础设施的状况(β=1.52;95%CI:0.84-2.19)。

  • 但社区环境的调节作用仅存在于男性群体,不作用于女性群体。

统计方法

本文使用的统计学方法特别简单!

  • 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队列样本特征。

  • 采用队列双重差分法,即DID法评估青春期暴露于地震人群的晚年认知水平的影响。

“公共数据库与孟德尔随机化”公众号回复“ 原文”即可获得文献PDF等资料

后 记

使用CHARLS数据库做队列研究并不少见,做出生队列的比较很少见,本文有意思的点在于研究的视角很新颖,结果也是挺出乎意料的。

简单几步就能得到如此创新、独特、新颖的结果,还发了二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