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统计咨询
“公共数据库与孟德尔随机化”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意见反馈
邮箱:17357190071@163.com
微信:aq566665

所有的P≤0.05为何结论却是阴性结果?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Administrator
发布于 2025-07-21 / 25 阅读
0
0

今天题目可能有点标题党,但事实上可能大多数人一下子想不到,为什么P≤0.05,结论却是阴性的呢。

下面,我们简单看看这篇JAMA主刊的文章,帮助大家理解!

2024年12月2日,医学顶刊《JAMA》(医学一区top,IF=63.1)发表了一篇题为:“Personalized Patient Data and Behavioral Nudges to Improve Adherence to Chronic Cardiovascular Medications:A Randomized Pragmatic Trial”的研究论文,旨在比较三种不同类型的短信策略与常规护理,以提高不依从心血管药物治疗的患者的药物补充依从性。

(如果你需要全文,请在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pdf”。更多关于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服务,请联系郑老师团队,助教微信:aq566665)

研究设计

P(Population)研究对象:年龄在18~90岁之间,9501例确诊1种或多种心血管疾病并给予药物治疗的患者。【心血管疾病定义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CAD]或房颤。】

I(Intervention)试验组:

(1) 通用提醒短信(补充药物的短信提醒)

(2) 行为轻推短信(通过文本内容促进用户立即补充药物)

(3) 行为轻推短信+固定消息聊天机器人(在行为轻推的短信基础上加一个聊天机器人,该机器人使用预编程算法与患者互动)

C(Comparison)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不接收短信)

O(Outcome)结局:

主要结局:药物补充依从性,即在12个月内药物覆盖的天数比例(PDC)。

该数值基于药店数据计算,所有类别的药物在基线时就已确定补充间隙。

次要结局:急诊科就诊、住院和死亡的临床事件。

S(Study design)研究类型:实效性随机对照试验

本研究是一篇实效性随机对照试验,关于实效性随机对照试验的定义,可以看一下郑老师之前的推文:实效性临床试验介绍

这项试验在三个不同的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进行,涵盖了多样化的患者群体,包括传统上在临床试验中代表性不足的患者(如约49%的西班牙裔患者)。

这种设计使得试验结果更有可能代表真实世界中的患者群体,也是本研究实效性的体现。

图1 研究流程

个性化提醒并未增加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12个月时,各组的药物平均PDC:

  • 通用短信提醒组为62.0%;

  • 行为轻推短信为62.3%;

  • 行为轻推+聊天机器人为63.0%;

  • 常规护理为60.6%。

图2 每月覆盖天数比例

结果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

  • 通用提醒组的平均PDC高出2.2个百分点(P=0.02)

  • 行为轻推组高出2.0个百分点(P=0.04),

  • 行为轻推+聊天机器人组高出2.3个百分点(P=0.02)

可以看到,P值均小于0.05,但是最后作者仍然下了阴性的结论, 短信提醒在12个月时并未提高药物补充依从性。

这是为何呢?

图3 矫正调整后,与常规护理相比,干预组的覆盖天数差异

统计学解读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高质量临床试验,多组比较需要控制假阳性率的情况,也就是一类错误,如果多次比较不调整检验水准α,仍然P≤0.05,便具有统计学意义,那容易得到不真实的有阳性结果。

研究者采用了多阶段gatekeeper方法通过调整检验水准α的方式来控制假阳性。

  • 第一阶段:将3个治疗组与常规护理组进行比较,使用校正阈值0.05/3进行多重治疗比较,P<0.017为有统计学意义;

  • 第二阶段:如果有任何一个检验有显著性,则对3个两两比较采用显著性水平(R/3)×(0.05/3)的Holm方法,其中R为第一阶段检验的显著性数量。

在调整分析中,第一阶段分析后,使用调整后的显著性水平0.05/3进行比较时并不显著,因此没有进行第二阶段干预组之间的成对比较。

所以所有结果都是有阴性结果!!!!

临床试验中多组比较十分常见,因此,在不同的临床研究中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将总体Ⅰ类错误率控制在预设的水平,进行多重性调整控制假阳性。

√也就是说多组比较假阳性问题不得不考虑!

那如何控制?常用方法有这几个:

(1)平行策略多重性调整方法——Bonferroni方法

(2)序贯策略多重性调整方法——Holm 递减方法

(3)序贯策略多重性调整方法——Hochberg递增方法

(4)序贯策略多重性调整方法——固定顺序的检验方法

(5)序贯策略多重性调整方法——回退法

方法介绍我就不过多赘述了,老郑之前开展过一期公益直播,可参见本公众号同名视频号中【第9期 临床试验假阳性问题的统计学考虑】。

也可参考这篇推文:中医药研究文章再发国际顶刊!我今天来聊聊多组两两比较的统计学方法

√是不是所有多重比较都要控制假阳性呢?

老郑告诉你,医学研究中,不是所有多重比较都要控制假阳性!

医学研究,有随机对照研究,也有观察性研究,多组比较实际上大多数都不用控制,尤其是观察性研究,因为观察性研究绝大多数是探索性的研究。

只有验证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才需要,比如3期临床试验。其他的探索性研究,很多临床大夫发起的临床试验,都可以不用控制。验证性医学研究次要结局指标也可以不需要。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评论

收银台

订单信息

应付金额 积分

模块介绍

请加我们助教二维码或加入Zstats使用群
Zstats交流群

Zstats交流群

助教二维码

联系助教

选择支付方式

请输入助教告诉您的积分券

如果不填写积分券,将直接使用当前余额支付

正在创建订单...

请稍候,正在为您生成支付订单

支付二维码

请使用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等待支付中...

二维码获取失败

支付二维码获取失败,请点击重新获取

正在处理余额支付...

请稍候,正在为您完成支付

正在处理充值并支付...

正在使用积分券兑换,然后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当前余额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

您的订单已支付完成,页面将在 秒后自动关闭

支付失败

支付过程中出现错误,请重新选择支付方式

平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