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统计咨询
“公共数据库与孟德尔随机化”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意见反馈
邮箱:17357190071@163.com
微信:aq566665

临床研究基线有统计学差异,就是不均衡吗?

Administrator
发布于 2025-03-26 / 399 阅读
0
0

我们在开展临床试验的时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展分析。由于是随机化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口学、基础指标、病情等方面应该是均衡可比的

统计学也往往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若P值小于0.05,则说明两组存在着统计学差异,当然,一般情况下P值都是大于0.05的,也就是没有统计学差异。我们一般视为均衡可比。

问题来了,临床试验基线两组比较有若干个指标P值≤0.05,是有统计学差异,那么两组不均衡了吗?

统计学差异是一个数字游戏,并不能直接推导出均衡性的问题。均衡性是实验设计的术语。

两组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不仅与两组数据的本质差异有关,而且非常重要的是,和样本量有关(抽样误差有关)。

样本量越大,抽样研究抽样误差越小,采用统计学分析时P值越小。

因此,如果样本量很大,即便两组实际差异非常非常小,P值也会小于0.05,反之,样本量很小,P值就大了。

P值小于0.05,的确有差异呀,为什么还可以说均衡呢?

各位可以思考下,“均衡”有没有标准?当然没有,那么什么才是均衡呢?P值决定?岂不知,P值小于0.05就有统计学差异本身也不是一个标准,只是约定成俗的东西。

实验设计学是怎么认定均衡的呢?只要是随机化分组研究,两组就是均衡的,哪怕是简单随机分组。

这句话和P值矛盾。很多样本量较大的随机对照研究,基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它是均衡可比的。因为它是随机分组的。

不用质疑这句话。

因此,很多高水平随机对照研究论文,基线是不比较的。特别是顶级论文。基线比较是画蛇添。因为它是随机对照研究,那就基线可比!因为此时差异性比较的P值意义不大,反而添堵。

反过来说,如果不是随机化研究,比如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呀,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自动成组的,那么两组就是不均衡的,哪怕基线是可比的!

所以观察性研究,哪怕所谓的均衡,也可能存在未知混杂因素,结果还是不那么靠谱。

总结来说:真随机分组,均衡;假随机、不随机,不均衡。

我是郑老师,在这里讲讲统计学的点滴细节。有问题,请留言。


评论

收银台

订单信息

应付金额 积分

模块介绍

请加我们助教二维码或加入Zstats使用群
Zstats交流群

Zstats交流群

助教二维码

联系助教

选择支付方式

请输入助教告诉您的积分券

如果不填写积分券,将直接使用当前余额支付

正在创建订单...

请稍候,正在为您生成支付订单

支付二维码

请使用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等待支付中...

二维码获取失败

支付二维码获取失败,请点击重新获取

正在处理余额支付...

请稍候,正在为您完成支付

正在处理充值并支付...

正在使用积分券兑换,然后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当前余额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

您的订单已支付完成,页面将在 秒后自动关闭

支付失败

支付过程中出现错误,请重新选择支付方式

平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