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统计咨询
“公共数据库与孟德尔随机化”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意见反馈
邮箱:17357190071@163.com
微信:aq566665

仅三年,这个中国团队第3次发文Lancet正刊

Administrator
发布于 2025-09-02 / 10 阅读
0
0

太赞了!2025年8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孙英贤教授团队发表了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CRHCP)第3篇柳叶刀正刊

之前两篇柳叶刀文章都是整群随机对照试验,郑老师都报道过,还做了解读,大家可以看看。

中国医科大发表Lancet文章:只要依靠乡村医生,就能大幅度降低高血压率!

超赞!这篇中国医科大《柳叶刀》顶级临床试验论文是如何分析的?

2年2篇Lancet! 中国医大团队发现:依靠村医就能预防心血管疾病与死亡

超赞!2年2篇lancet!中国医科大《柳叶刀》顶级临床试验论文是如何分析的?

近期发表的这篇柳叶刀主刊文章,创新地采用了个体受试者数据(IPD)联合分析整合了六项国际标志性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80,220 名患者的个体数据,其中包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导的CRHCP研究。

该研究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最具代表性的个体数据汇总分析,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强化降压获益-风险分析,充分彰显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研究设计、数据资源与国际合作中的引领地位!

下面我们详细看看这篇文章!

强化降压临床应用核心争议

高血压是全球第一大慢性病,全球已超过13亿患者,我国达2.45亿,但其控制率仅为16.8%(140/90 mmHg标准),高血压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及我国居民首位死因。

近年来,SPRINT、STEP、CRHCP、ESPRIT、BPROAD等多项大型RCT相继发表,奠定了美国、欧洲及中国等主要指南确立强化降压目标的循证基础,推动了国际与国内降压目标的革新。

然而,在强化降压的临床应用中仍存在未完全解决的核心争议:

  • 一是现有证据多聚焦于心血管风险的相对降低,缺乏将不良事件纳入考量的绝对净临床获益系统量化;

  • 二是不同降压目标(如120 mmHg与130 mmHg)的临床净获益尚不明确;

  • 三是针对脑卒中、慢性肾脏病患者等特定人群的结论多源于样本量有限的亚组分析,缺乏基于个体数据的获益–风险综合评估。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动强化降压指南真正落地,并转化为可操作的临床决策。

因此,六项试验(ACCORD BP, SPRINT, ESPRIT, BPROAD, STEP, CRHCP)中的参与者按照试验设计被随机分配至:

  • 强化降压组(收缩压目标 <120 mm Hg 或 <130 mm Hg)

  • 标准治疗组(收缩压目标 <140 mm Hg、老年人 <150 mm Hg,或常规治疗)

主要获益终点为心肌梗死、中风、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主要不良终点为关注的不良事件(例如低血压和晕厥)以及肾相关事件。

强化降压净临床获益更大

研究发现,初始数据集包含 80,676 名参与者,其中 80,220 名纳入我们的分析:

  • 强化降压组 n = 40,503

  • 标准治疗组 n = 39,717

在中位随访 3.2 年(四分位距 3.0–3.5)期间,强化血压控制组有 2,158 人(5.3%)发生复合心血管病事件,标准血压控制组有 2,811 人(7.1%)发生该事件(风险比 0.76,95% 可信区间 [CrI] 0.72–0.81;p<0.0001),发生率显著降低

另外,与标准血压控制相比,强化血压控制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绝对风险降低 1.73%(95% CrI 1.65–1.81),每治疗58(95% CrI 55–61)人可预防1例心血管事件(NNT);

但同时使关注的不良事件(低血压、晕厥等)绝对风险增加 1.82%(95% CrI 1.63–2.01),每治疗55(95% CrI 49–61)人将新增1例不良事件(NNH)。

总体而言,采用经裁定的权重衡量,综合考虑心血管获益与全部不良事件,强化降压的净临床获益显著为正(1.14,95% CrI 1.03-1.25)。

仅考虑肾脏相关不良事件时,强化降压依然获益(1.13,95% CrI 1.01-1.24)。

探索性分析发现,不同降压目标(120 mmHg 或 130 mmHg)及不同患者亚组(如既往卒中患者)的净获益存在差异,但均显示出一致的获益。本研究证实了强化降压的临床价值,并为个体化降压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量化参考。

老郑小评

这项研究成果受到 The Lancet 编辑部的高度重视,同时配发同期述评。述评特邀2024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联合主席John W. McEvoy教授撰写。 McEvoy教授赞扬该研究方法的创新及强化降压净获益对未来全球高血压降压治疗的指导价值。

中国医科大学孙英贤教授团队不断深挖,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CRHCP)不仅发表了3篇柳叶刀主刊,还发表了不少一区SCI。

犇!中国医科大团队连续三年发文顶刊Lancet/JAMA,只为证明一件事

中国医科大学学者发文Nature Medicine,强化降压治疗可降低15%痴呆风险

除了我们报道过的,至少还发表了4篇一区SCI论文。这对我们普通的医务人员,普通学者的启发在哪?

我想就是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深挖,阶段性整合,同时保证研究质量,所出的成果才能带有足够的思考,足够的深入。

本文就是“只要坚持,就能源源不断出成果”的最好的案例,况且它还意义非凡!

恭喜中国医科大学孙英贤教授团队!

参考文献:Benefit–harm trade-offs of 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versus standar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on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outcomes: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Guo, XiaofanNing, Guang et al.  The Lancet, Volume 0, Issue 0 


评论